当前位置: 122查询 > 汉语词典 > 敦煌词语解释

敦煌的意思,拼音及解释-汉语词典大全

关键字:

拼音:dūn huáng

网络解释一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遗址。1987年改设敦煌市。

网络解释二

词语敦煌
拼音dūn huáng
解释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遗址。1987年改设敦煌市。

网络解释三

词语:敦煌
拼音:dūn huánɡ
注音:ㄉㄨㄣ ㄏㄨㄤˊ
简拼:DH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遗址。1987年改设敦煌市。

详细解释

  1. 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肃省 敦煌县 。

    西汉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 北魏 改为 敦煌镇 ,后复改郡。唐·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 , 贞观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 , 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 ,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 。

  2. 县名。在 甘肃省 。

    西汉 置。 十六国 前凉 建都于此, 北周·改名 鸣沙县 , 隋 大业 初复名,唐·末废。 清·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 中亚 和 欧洲 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 莫高窟 (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 鸣沙山 、 月牙泉 名胜;城西北有 玉门关 ,西南有 阳关 遗址。1987年改设 敦煌市 。

关于敦煌的其他应用

组词

敦组词煌组词

笔顺笔画

敦笔顺笔画煌笔顺笔画

近义词

敦近义词煌近义词

反义词

敦反义词煌反义词

最新在线查询组词

耳目喉舌包拯(999-1062)不矜不盈曾父畅见曹社传教旛单位能耗等不及樵树脑瓜仁介推巨狿基态结緑连堤盐葅研治药引子幺幺小丑受托窝囊废香糟先觉先知销神流志星弧协定逍逍停停说颂吱哩哇啦炙羊绝传

汉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idian.122cha.com/AzoxiBNzl.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