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dāng shān
网络解释一
在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分支。西北东南走向,长260多千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为道教名山,宫观众多,有金殿以及紫霄、太和、玉虚、南岩、五龙、遇真六宫和复真、元和二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网络解释二
词语 | 武当山 |
拼音 | wǔ dāng shān |
解释 | 在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分支。西北东南走向,长260多千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为道教名山,宫观众多,有金殿以及紫霄、太和、玉虚、南岩、五龙、遇真六宫和复真、元和二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网络解释三
词语:武当山
拼音:wǔ dānɡ shān
注音:ㄨˇ ㄉㄤ ㄕㄢ
简拼:WDS
繁体:武當山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在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分支。西北东南走向,长260多千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为道教名山,宫观众多,有金殿以及紫霄、太和、玉虚、南岩、五龙、遇真六宫和复真、元和二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详细解释
山名。初名 仙室山 ,又名 太和山 、 嵾上山 、 泰岳山 、 谢罗山 。在 湖北省 丹江口市 南。山势峻拔,有上下十八盘等险路及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山上有 紫霄宫 、 太清宫 、 玉虚宫 ,规模宏伟,其中金殿和神像以铜铸著名。为道教名山和武当派拳术发源地。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舅氏 唐居正 ,文学气节为一时师表, 建炎 初,避兵 武当山 中。”参阅 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五·武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