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è jù
网络解释一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清末由浙江嵊县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初名“小歌班”、“的笃班”,曾名“绍兴文戏”。1923年起出现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剧团,称“女子文戏”,并逐渐取代男班。1938年改名“越剧”。40年代进行改革。主要唱腔有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等。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网络解释二
词语 | 越剧 |
拼音 | yuè jù |
解释 |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清末由浙江嵊县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初名“小歌班”、“的笃班”,曾名“绍兴文戏”。1923年起出现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剧团,称“女子文戏”,并逐渐取代男班。1938年改名“越剧”。40年代进行改革。主要唱腔有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等。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
网络解释三
词语:越剧
拼音:yuè jù
注音:ㄩㄝˋ ㄐㄨˋ
简拼:YJ
繁体:越劇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清末由浙江嵊县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初名“小歌班”、“的笃班”,曾名“绍兴文戏”。1923年起出现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剧团,称“女子文戏”,并逐渐取代男班。1938年改名“越剧”。40年代进行改革。主要唱腔有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等。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简明解释
[shaoxing opera] 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嵊县,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主要流行于江浙、上海一带。也叫绍兴戏
详细解释
戏曲剧种之一。
清·末起源于 浙江省 嵊县 一带,即古 越 国所在地,故名。它由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流行范围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