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ng sān cǎi
网络解释一
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网络解释二
词语 | 唐三彩 |
拼音 | táng sān cǎi |
解释 | 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
网络解释三
词语:唐三彩
拼音:tánɡ sān cǎi
注音:ㄊㄤˊ ㄙㄢ ㄘㄞˇ
简拼:TSC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详细解释
唐 代陶器和陶俑上的釉色,亦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所谓“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除了白色(一般微带黄色)之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蓝色,也有少量茄紫色的。三彩釉的器物,多仿金属器,有些用作冥器。盛行于初唐·以后, 辽 代仍流行,以后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