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óng shēng
网络解释一
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4.指言语腔调相同。
网络解释二
词语 | 同声 |
拼音 | tóng shēng |
解释 | 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4.指言语腔调相同。 |
网络解释三
词语:同声
拼音:tónɡ shēnɡ
注音:ㄊㄨㄙˊ ㄕㄥ
简拼:TS
繁体:同聲
词性:形容词
基本解释
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4.指言语腔调相同。
简明解释
[simultaneous]∶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same sound]∶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speak)at the same time]∶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same tone]∶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详细解释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汉·贾谊 《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 陆机 《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李白 《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 崖 乃僧英。” 金 元好问 《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参见“ 同声相应 ”。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汉·扬雄 《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县 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指言语腔调相同。
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