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 bīng
网络解释一
①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一面接受军事训练,完成战备勤务,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抵御侵略。
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网络解释二
词语 | 民兵 |
拼音 | mín bīng |
解释 | ①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一面接受军事训练,完成战备勤务,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抵御侵略。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
网络解释三
词语:民兵
拼音:mín bīnɡ
注音:ㄇㄧㄣˊ ㄅㄧㄥ
简拼:MB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①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一面接受军事训练,完成战备勤务,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抵御侵略。
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简明解释
[militia,peoples militia]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也称其成员
古时称列入兵籍,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召入伍的农民
详细解释
古时指乡兵,列入兵籍,有事则征召入伍。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董璋 閲集民兵,皆剪髮黥面,復於 剑门 北置 永定关 ,布列烽火。”《玉海》卷一三九引《庆历兵录》:“凡军有四:……四曰民兵,农之徤而材者籍之,闕者輒补,岁一閲焉。”《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可速招募民兵, 亮 自教之,可以待敌。” 清·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公文》:“御边非参用民兵,不可习其地利,知贼虚实。”
指民间组织的武装。
今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
邵子南 《地雷阵》:“组织民兵,他当了武委会主任,又改为中队长。” 邵子南 《地雷阵》:“吃罢饭, 李勇 就到中队部去,集合民兵,整理爆炸工具。”